我乃尘世闲散客

第九章

       普希金专注于写作时就会忽视外界,等服侍的仆人按照他吩咐好的时间喊他就餐时,停下笔的普希金才发现书房里多了几个人。

       费奥多尔、托尔斯泰和果戈里是老朋友了,但多出来的那两个人——

       原本在和同伴一起在看一张文稿的男人瞬间抬头,苍蓝色的眸子锐利地和他对视,笑容里夹杂着未散的硝烟气息,“初次见面,普希金先生。”

       [图格涅夫和高尔基!][高尔基这个笔名取得,真符合实际][但他的《海燕》是真的精彩][感觉图格涅夫这副模样有点欠是怎么回事?][很难让人相信,图格涅夫是和托尔斯泰并称的短篇小说巨匠][据说他和托尔斯泰的关系好像不太好?]

       “高尔基,痛苦?”图格涅夫看着屏幕上自己还没见过的年轻人,疑惑地扬眉,“他怎么取了这样一个笔名?符合实际,他又干了些什么?能被我指导的‘海燕’……”

      “你竟然也是能和我并称的短篇小说巨匠,”托尔斯泰的关注点在另一方面,他看向图格涅夫,发出询问:“和我一起?”

       图格涅夫和托尔斯泰的关系不太好!知道这两个人的各国政要盯着这条信息,心思百转千回。

       托尔斯泰他们在普希金动笔没多久之后就来了,睌餐自然准备了所有人的份。在餐桌上,新认识了图格涅夫和高尔基的普希金得到了两个消息:

       一,他的朋友们成立了一个名为“死屋”的小组织,希望他也能加入;费奥多尔是这么进行劝说的——“您可以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出版社”,普希金在一句肯定的“我作品的所有版权都在你手上”之后,痛快的答应加入;

       二,沙皇命令普希金去为各地受伤的将士们治疗,图格涅夫和高尔基负责保护他的安全。

       第二个消息令普希金显露出点点诧异,但那神色只是一闪而过,他沉思片刻,说出自己的下一步打算:“这部作品完成后,我想外出旅行一圈,拜访一些心理学家,为下一部作品搜集泰材。”

       “旅行?我也要一起去!”果戈里欢快地举手开口。

       其他人神情轻松,纷纷送上对普希金作品的期待和旅途愉快的祝愿。

       [好温馨和谐的气氛][这是“死屋”元老第一次聚餐吧][普希金所有作品的版权,现在还在“死屋”手里][光靠普希金他们,“死屋”就能经济自主][不止,还能给苏联捐款][啊啊啊,普希金为什么不是我们的!]

       “死屋?肯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家的小子取的名字,不过竟然能够让我们两个都同意加入,列尼亚,你猜这是个什么组织?”图格涅夫好奇地询问托尔斯泰。

       “一个能为国家捐款的组织,”托尔斯泰神情和煦,眼神欣慰,“费佳和科里亚都很好。”

       “在你眼里有不好的人吗?”别林斯基牙酸地开口,又有几分惊叹,“不愧是西伯利亚的太阳。”

       “俄罗斯内部,问题不小啊……”察觉到某些东西的人饶有兴致。

       供起一个规模绝对不小的组织后还有不少余钱,各国各组织的财政部门都眼馋得要滴血,真的,他们也想有一个普希金啊!现在就打报告,让他们家的异能者也去写作!一个个整天只会大手大脚的花钱,是时候体验体验赚钱的艰辛了!

       接下来的时间在奔波与写作间过去,普希金真正与图格涅夫和高尔基的交流并不多,除了基础的生理活动,普希金就没有放下过纸笔,即使在使用能力时,他也在奋笔疾书,图格涅夫和高尔基则默默整理他写好的文稿,边看边复印一份传给远在他方的托尔斯泰他们。

       笔耕不辍之下,稿纸写满一张又一张,墨水换了一瓶又一瓶,普希金的眼眸依旧灿然生辉,他的文字依然优美流畅。

       终于,在五个多月后的某一天,普希金主动停下笔,闭上眼,轻吁一口气。

       [结束了][五个多月,两百九十三万字,没有一处错漏!][这还只是俄文的数量][看的时候只想往下看完,完全没感觉字多!][这算什么,《奇迹的战争》才是巅峰][五百万字,却让人连眼睛都移不开][剧院派创始人和代表人可不是随便说说]

       “终于结束了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跟着快进播放的屏幕速记记得头晕眼花的众人也舒了口气,对普希金升起由衷的敬佩和几分怨念:他是真的能写!

       才从密密麻麻的俄文地狱中挣脱出来,评论里透露出的信息又让他们眼前一黑,五百万字,普希金,你还是人吗? 

       各国各组织的情报人员都苦了脸,五百万俄文是什么概念?他们猝死的未来就在眼前!可他们又不能不记,看看评论的说法——“巅峰”,哪怕没有上级的命令,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好奇心也不允许他们错过。

       “剧院派,巅峰……”众多文学爱好者摩拳擦掌,饱含期待。

       停笔没两天,普希金就见到了带着两人封信和一份计划书前来的果戈里,一目十行地浏览完信件和计划书的内容,他看向图格涅夫和高尔基,和他们行礼道别:“再见,朋友们。”

       图格涅夫和高尔基回礼,送上祝福:“再见,旅途愉快。”

       果戈里并不是一个人来的,他还带了另外一个人,普希金手中那位计划书的主人——安德烈·纪德。

       [纪德来了!][这位也是个大佬][法国的坐标原点,他的作品影响了欧洲三代人][还把这次的经历写成了《普希金访谈录》]

       “法国的坐标原点,影响欧洲三代人?”拿着刚刚记录下来的《平凡的战争》的纪德满脸愕然,充斥着死寂与绝望的内心悄然生出一丝隐秘的野望。

       “安德烈……”维克多·雨果神色黯然,法国其他异能者们也神情复杂。

       “找到安德烈·纪德!”各国知道“mimic”的政要们立即下令,能影响欧洲三代人的世界级作家,脑子清醒点的都不会错过。

       与此同时,另一个久久在脑海中盘旋的疑问鲜明无比,不少人甚至低语出来:“我们的世界,为什么会遇到这种事情?”

       纪德穿着一身简约的正常休闲服装,手里拿着一本词典和一个笔记本,眼下带着熬夜产生的青灰,在普希金看向他时嘴里还在念念有词些什么,眼神坚定而明亮,完全不像费奥多尔资料里颓废、失意的被抛弃幽灵。

       “普希金先生,”和普希金的视线对上的瞬间,他神色一振,下意识整了整衣物,礼貌又隐含热切地询问:“您对计划的行程,还有什么安排吗?”

       普希金微微摇头,“很高兴见到你,安德烈,你的计划很合理,我没有什么额外的安排。”

     [纪德的本子上是中文!][纪德可是诡秘骨灰粉,那是中国小说][纪德在作品里提过,因为喜爱《诡秘之主》,他才去了解中国][纪德前期作品,只有《普希金访谈录》没仿诡秘][他真的很爱他的国家]

       “绝望中彰显着人性的光辉,和爱国有关,又能成神,即使是非正常意义的神明,还真实宏大,怎么做到的?”擅长提取情报的不由咋舌,要素过多,即使是以写作为生的人,恐怕也轻易做不到。

       “为什么把《诡秘之主》跳过去?!”被勾起了好奇心的众多观看者惋惜不已。

       安德烈·纪德凝视着屏幕上另一个世界的自己,外在的憔悴完全掩盖不住内里的昂扬,那是他熟悉又陌生的模样,《诡秘之主》,中国,文学吗……

       在果戈里和纪德的陪伴下,普希金又一次开始了旅行,例行和果戈里交换作品的同时,他也在细心指导纪德的中文与俄语的学习,坦然相告自己这次旅行的最终目的:

       “人们总认为歌剧和小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,它们界限分明,我想做出一次尝试——

       让阅读者,在看文章时,获得和观赏歌剧相似的感受。”

       [剧院派!][剧院派的出现开启了文坛花团锦簇的盛景][剧院派的文章读起来真的享受][但有时候也会看得头晕][炫技过度反而会使人失去对内核的感受][喧宾夺主了][还是能力不足]

       “令人在阅读时获得和观看歌剧一样的感受?”文字工作者们陷入沉思,非常新颖大胆的想法,但就像评论里提出的问题,渲染氛围和表达核心的平衡非常不好把握,很容易陷入有形无神或描绘相对贫瘠的境地。

       “开启了文坛花团锦簇的盛景?”开始关注文坛的明智者惋惜地摇摇头,“我们现在的文学,唉!”

        

评论(14)

热度(283)

  1. 共10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